江南app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,民兵湿地巡护分队队员正在投喂丹顶鹤并观察其健康状况。张起燕摄
北海市发挥北海银滩生态优势,以帆船文化赋能产业发展。图为2023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帆船赛(中国北海站)赛场。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供图
“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簪。”放眼神州大地,一幅天蓝、山绿、水清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。
6月5日是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日,2017年开始,我国连续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。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”。
生态兴则文明兴。进入新时代,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一道必答题。今年1月发布的《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》指出,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。
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,各地转变发展思路,逐渐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道路,绿色、循环、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。本期,让我们走进大江南北三处美景,聆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。
初夏,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湿地烟波浩渺、芳草萋萋。微风拂过,数十只黑羽白腰的水鸟成群结队掠过水面,展示着这方水土的生机与活力。
此刻,民兵湿地巡护分队队员韩金龙正在不远处,拿着望远镜悄悄观察。“东方白鹳、黑嘴鸥、白鹤……”韩金龙如数家珍,熟练地记录鸟类信息。
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,每年超过600万只鸟儿在此迁徙、越冬。然而,湿地也曾“生过病”江南app。多年前,黄河来水来沙量持续减少,大片淡水湿地面积萎缩,候鸟一度失去栖息之所。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,东营市大力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,开展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、原生植物保育、海洋生态修复等工作。
发挥军地协同优势,东营军分区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与黄河三角洲生态治理。2018年起,他们吸纳当地渔民、鸟类救护专家等加入民兵湿地巡护分队,队员们常年在重点区域执行巡逻看护、清理杂物、法规宣传等任务。
巡护期间,韩金龙不时俯身,将埋在地里的化肥袋拽出,清理芦苇旁细碎的垃圾。为了给候鸟创造安全的栖息环境,巡护分队每天至少进行2次野外巡查。任务结束后,民兵们总要去附近村庄转转,向村民讲解候鸟救护知识,叮嘱发现伤鸟及时上报。在湿地巡护分队的影响下,越来越多人加入保护候鸟的队伍。6年来,巡护队伍已经从最初的5人小组,拓展至17支分队。
周末,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座环形建筑,总会有游客来近距离观赏丹顶鹤、大天鹅、蓑羽鹤等珍稀鸟类。这里就是黄河口鸟类科普乐园,也是民兵李建工作的地方。加入巡护分队前,李建是科普乐园的一名鸟类驯养师,主要工作包括鸟类饲养、驯飞、繁育孵化等。加入民兵队伍后,他还承担了一项重要工作——对保护区及周边受伤野生鸟类开展救助。
整日与鸟儿为伴,对李建来说,这些鸟儿亲切得“像朋友一样”。李建见证了保护区开展湿地恢复、生态补水工作取得的成果。在他加入民兵队伍的3年里,已有百余只野生鸟类受到民兵们的救助,其中不乏丹顶鹤、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。
夏日的大河之洲,迎来鸟类繁殖高峰期,巡护分队队员们也换上新装备。利用无人机,队员们能及时发现被大风吹落的鸟窝,掌握夏季水域动态,预防汛情对鸟儿繁殖的影响。看着监视器内低旋的鸟儿,李建信心满满:“我们一定齐心协力,把鸟儿保护好。”
最近一段时间,保护区内频频传来好消息:5月下旬,科研人员在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——黑脸琵鹭来此筑巢繁殖;5月23日,保护区首只人工孵化的朱鹮幼鸟成功破壳;鸟类种数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至2023年的373种,40余种鱼类在此产卵繁殖……一草一木、花鸟鱼虫,共同绘就一幅大河之洲生机勃勃的图景。
保护生物多样性,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。生物多样性既包括所有动、植物,也包含它们所处的生态系统。它们越丰富、越多样,美丽中国就越生机盎然。
近年来,我国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%的陆域国土面积;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,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;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,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,筹建大熊猫、亚洲象、穿山甲、海南长臂猿等濒危物种保护研究中心,并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、监测和评估。
初夏时节,走进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金洞乡桦林村,青山叠翠,溪流蜿蜒。漫步在宽阔平坦乡村小道上,梯田层层叠叠,农家小院升起袅袅炊烟。
这个如今小有名气的美丽乡村,几年前却是另一副模样。村党支部书记巩耀武指着脚下的水泥路告诉笔者:“以前路边柴草、杂物乱堆乱放,村民把垃圾随意倒在河里。”
两当县地处南北秦岭之间,嘉陵江穿境而过,山高林密、田地稀少,不少村民上山开荒。乱砍滥伐使桦林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,水土流失、环境污染导致耕地质量下降,又引发更大规模的毁林开荒,一度陷入恶性循环。
陇南军分区结对帮扶后,为桦林村量身定制“陡坡还林、缓坡种田、水土保持”的村庄生态治理规划。桦林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,村里村外联动治理、山上山下一体修复,整体推进水土涵养,全新开垦的200余亩山坡林地全部实行退耕还林。
此外,桦林村组织基干民兵常态开展巡山护林。“我的朋友圈经常被村子的美景刷屏,随手一拍就是一张风景画。”民兵护林员杨军平每天穿行在9公里的山路间,防止山林火灾、制止盗伐树木。如今,他管护的这片林区绿化面积超过300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80%以上。
走进桦林村山林,夏日艳阳被层层树叶过滤,漏到身上变成摇曳的光晕。“荒山变绿了,河水变清了,环境变美了。”这是当地村民对桦林村近年来环境治理的真切感受,也让退役军人陈明忠回乡的脚步格外轻快。
一只只黑羽黑冠的五黑鸡在山林间肆意奔跑,只见陈明忠挥动双手,轻声驱赶,鸡群便听话地向鸡舍飞奔而去。近年来,抓住桦林村发展生态产业的机遇,陈明忠返乡创业,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能手。
“青山绿水为优质产品涵养生态净土,我们养殖的五黑鸡就住在山水间,吃的是纯天然的虫和草。这样养出的鸡肉口感鲜美,鸡蛋营养价值丰富,非常抢手。”谈起养鸡,这位皮肤黝黑、笑容憨厚的退役军人打开了话匣子,“今年,我们的销售额已经达到30万元,年底还会迎来一波旺季。”
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通过深入调研,军分区指导桦林村瞄准大山腹地的良好生态环境,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、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,形成“地下有药、树上有果、林下有鸡、空中有蜂、棚中有菇、水中有鱼、村中有客、四季有花”的山地立体农业发展模式。
如今的桦林村,“靠山吃山唱山歌”。漫山遍野的核桃树,山坳里密密麻麻的蜂箱,林地里欢腾觅食的生态鸡……款款山珍,无一不是绿水青山的馈赠。
绿色不只是生态之美,更蕴含着发展的潜力。紧抓生态产业机遇,美丽乡村也可以点绿成“金”。
日前生态环境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,自然生态保护司相关负责人张玉军表示,生态环境部将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,支持各地探索创新路径模式,推广各地好经验、好做法、好案例,共同打造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性示范样板。
在广西,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北有桂林山水,南有北海银滩。”北海银滩,到底有多美?
从上空俯瞰,一望无际的洁白沙滩在阳光下银光闪闪,与海水蓝白交融,美不胜收。
然而,银滩之美也曾经历城市发展之痛:岸线不连通,海域环境质量下降,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……
“现在,这里的生态环境极大改善,海边鸟类比我小时候见到的都多。”47岁的陈其雄,从小生活在银滩附近的白虎头村。那时候,村里的年轻人都喜欢去外面闯荡江南app,陈其雄也不例外。
2007年,白虎头村配合退陆还海工作,整村搬迁至不远处的小镇。不少村民依托自家楼房发展餐饮、特色民宿等旅游服务业江南app。新组建的白虎头社区成为宜居宜游的新天地,陈其雄选择回乡发展,并担任白虎头社区党委书记。
2022年8月,广西印发《关于全面推行湾长制的实施意见》。北海将全市海域划分为6个海湾单元,由党政机关主要领导担任市级总湾长,建立起200余人组成的市、县、乡(镇)、村四级湾长组织体系。
有了“村级湾长”新身份,陈其雄每周都会带上社区干部一起去银滩巡查,排查污染隐患和生态环境问题。海滩上有垃圾,他们能清理的当即清理;当场解决不了的问题,及时上报。
“湾长制”实施以来,北海市整治海滩面积超过270万平方米,排查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近3000个。2023年,北海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8%,银滩海湾成为广西唯一入选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。
面貌一新的银滩,带动旅游业更上一层楼。“以前冬天人不多,现在北海银滩一年四季都是旅游旺季。”陈其雄深有感触地说,海域生态优势正在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,越来越多的就业创业机会,吸引在外闯荡的白虎头社区年轻人回流。
“游客最多的时候,我们一天接待25万人。”景区工作人员董园园说。与土生土长的陈其雄不同,董园园称自己为“新北海人”。从部队退役后,出生于吉林长春的董园园选择来到北海市就业。“我们工作最幸福、最有价值的地方,就是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守护这片碧海蓝天。”董园园说。
一方人护一方水土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全面深入推进‘湾长制’,治管并重,持续推进美丽海湾建设。”北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刘璇表示。
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,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是“十四五”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之一。
《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》指出,到2027年,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%左右。目前,全国已有130余个海湾出台美丽海湾建设实施方案。生态环境部遴选出20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,总结出福建厦门“四化”海漂垃圾治理、山东烟台“河湖湾”污染联防联治、江苏盐城“生态+”综合治理、海南三亚“六位一体”部门联动机制等一系列经验做法。